日本食人菌|日本「食人菌」肆虐東京佔最多病例 遊日留意呢3個高危縣專家籲喉嚨痛要小心

都市病

撰文: 羅嘉欣

發布時間: 2024/06/13 18:48

分享:

分享:

日本「食人菌」肆虐東京佔最多病例,遊日留意呢3個高危縣,專家:喉嚨痛要小心。

【中毒性休克症候群/食人菌/STSS/甲型鏈球菌/日本/東京/傳染病/發燒/喉嚨痛】日本近期爆發甲型鏈球菌(俗稱食人菌或食肉菌)疫情,港人遊日時要注意!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6月11日宣布,由甲型鏈球菌引起的鏈球菌中毒性休克綜合症(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, STSS),今年已出現977例感染案例,其中東京佔最多病例,而疫情更蔓延至農村,3個縣屬高危。

最新影片推介:

東京佔最多病例

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指,自1999年開始,日本按《感染症法》報告確診「食人菌」個案以來,原有最高紀錄為2023年的941宗。不過,國立感染症研究所於6月11日宣布,根據初步統計結果,2024年患者人數迄今已達977人,年增約2.8倍,打破2023的最高紀錄。

根據各地區統計,東京佔最多病例,有145人確診,其次是愛知縣,有67人確診。日本東京放送公司(TBS)6月13日稱,位於本州西部面向日本海一側的地區山陰縣也都證實出現「食肉菌」感染。截至2024年5月,同在本州島西部山陰地方的島根縣已確診8宗,已超過2023年全年的病例(6宗);而鳥取縣有6個確診病例,與2023年全年(6宗)一樣。

鏈球菌可引起咽炎

自2023年10月起,鳥取縣開始發出「甲型溶血性鏈球菌咽喉炎」警報,截至今年6月,患者人數已逾3,200人,增加約7倍。鳥取大學醫院感染科千酌浩樹教授表示,這是由一種稱為鏈球菌的細菌所引起的感染。通常會透過飛沫(例如唾液或呼吸道飛沫)進入人的身體,並引起稱為咽炎的喉嚨感染;若這種細菌從喉嚨或傷口感染腳或手,就會引起肌肉和皮膚的鏈球菌感染,稱為「壞死性筋膜炎」。

他指,在日本其中約一半的病例被稱為「暴發型」,感染的人大多年齡在30歲以上,其中老年人居多。患者在感染後全身會發生嚴重反應,血壓停止上升,肝、腎、心臟等多個器官受損,導致暴發性發作。而這種病不論病人年齡,感染很少會成為暴發性。

千酌浩樹教授指,這種細菌的感染途徑之一是飛沫,一個原因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(COVID-19)大流行結束後,人人都除下了口罩;另一種導致傳播增加的原因,則是人們現在彼此的接觸比以前更密切,從而導致接觸感染。

這有可能在日本任何地方傳播,我認為如果它在兩個山陰縣傳播也不會令人驚訝。

3成患者48小時內可奪命

據衞生署資料,早期病徵包括高燒、發冷、頭暈、噁心和嘔吐、嚴重肌肉酸痛、及傷口部位疼痛加劇、出現腫脹和發紅。如出現鏈球菌中毒性休克綜合症(STSS),嚴重症狀包括低血壓、心率過快、呼吸急促,甚至出現器官衰竭的情況。

據了解,兒童感染時通常只會出現喉嚨發炎等症狀,但30歲以上成人感染時卻容易引發重症,導致肌肉壞死甚至死亡,致死率達3成至7成。日本川崎醫科大學教授中野貴司指出,一旦感染甲型鏈球菌,初期會出現發燒的症狀,短時間內恐引發多重器官衰竭。這些症狀會在發病幾小時內急速惡化,重症患者甚至發病半天就命危病逝。

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醫院感染症科教授菊池賢亦表示,大部分感染個案都是因腳部傷口感染發病,約3成患者發病後會在48小時內死亡。他指,部分患者在感染後,早上腳趾可能會有點腫脹,中午時紅腫部位便會慢慢擴及膝蓋。因此,建議高齡者應選擇合腳的鞋子,避免因腳部磨傷,而引發感染風險,平常則需保持腳部清潔。

6大高危人士

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生黃立民表示,甲型鏈球菌是環境中一直存在的細菌,除飛沫傳染外,若有人碰觸到帶菌患者的口水,再去抓皮膚,此菌就有可能透過皮膚破損深入皮下組織或肌肉。他指,一般人感染此菌可以用抗生素治療,大多可以康復,但若是幼兒、長者、糖尿病患者、洗腎患者、癌症患者與身上有傷口等身體較虛弱的人,一旦感染容易致命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7
+6

注意2部位衛生 降低感染風險

台灣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曾表示,感染「食肉菌」可能會導致猩紅熱,或引發自體免疫反應造成的風濕熱、風濕性心臟病,或是急性感染後出現腎小球性腎炎、反應性關節炎等繼發性病症。故此,她提醒大眾應注意手部衛生和呼吸道禮節,如咳嗽時應用手掩蓋口鼻,及後應盡快洗手,以降低傳播及感染風險。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